应急救援员应了解突发环境事故发生的现场处置的基本程序

1. 组织对人员的救治。

2. 对事件的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性质、影响范围以及解决方法的制定等。

3. 确定污染种类属于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或生物性污染。

4. 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a) 对污染源的调查要根据水系、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特征污染物)排查污染源,对事发地周围的环境进行初步调查。
b) 对环境的监测需要请水利部门提供水流、库容、流量等水文资料,根据毒污量、流速、断面积,计算污染范围 (污染带长度、峰值),确定监测点位: 污染源下游、水源地附近、对照监测点等。
c) 对生物性指标的检测通过对病人、正常人血、尿;微生物、可疑治病菌;急性毒性试验水源、饮食、农作物、土壤、鱼类等进行。
d) 做好取证准备,包括照相、摄像、录音、监督文书等。
e) 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包括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健康危害特点;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污染处置方案;对污染范围内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成为一名合格的应急救援员,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置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