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当发生氰化物水上泄漏时,应急救援员应如何做呢?

工业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以碱金属盐类氰化物、丙烯腈等液态腈类较为常见,这类物质在水中大都能溶解,事故处理较艰难。应急救援员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再进行救护:

(1) 采取警戒措施

应急救援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量。若缺乏工具则应等待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边负责事故现场区域警戒。

大量氰化钠(>200kg)在水中泄漏时,紧急隔离半径应不小于95m。根据氰化钠泄漏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警戒区,对沿河两岸或湖泊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2)清理环境
首先防止受污染的河水下泄,需根据现场实际,现场可沿河筑建拦河坝。处理受污染的水体,投放大量生石灰或次氯酸钙等消毒品,中和氰根离子。若污染严重,需在上游新开一条清洁水河道。

微溶或不溶性腈类液体泄漏到水中时,对于密度比水大的(例如苯乙腈),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在河底或湖底位于泄漏地点的下游开挖收容沟或坑,同时在收容沟或坑的下游筑堤防止泄漏物向下游流动。对于密度比水小的(例如戊腈、苯乙腈),应尽快在泄漏水体的下游建堤、坝,拉过滤网或围漂浮栅栏,减小受污染的水体面积。

(3)水质检测

应急救援员及现场处理人员应佩戴橡胶耐油防护手套。检测人员检测水质,确定氰化物污染的范围以及处理后的水质,保证其达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