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事故现场应积极开展互救,进行安全防卫:
①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按避灾路线撤至安全地点。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躲避时,可抓住棚梁、棚腿和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和冲走。突水后,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冒险进入灾区。否则,不仅不到抢险救援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自身伤亡,扩大事故。
②来不及撤退人员迅速进入附近较高的硐室避难。必要时,可设置挡墙或防护板,阻止涌水、煤矸和有害气体的侵入。进入避难室时,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前往营救。
③重大水害的避难时间一般较长。应节约使用矿灯,合理安排随身携带的食物,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氧气消耗,采用各种方法与外部联系。长时间避难时,避难人员要轮流担任岗哨,注意观察外部情况,定期测量气体浓度。其余人中员均静卧保持精力。避难人员较多时,硐室内可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应关闭备用。在硐室内,可有规律地间断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的所在的位置。
④被困堵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渴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尽量少饮或不饮不洁净的井下水。需要饮用井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用或衣服过滤,以免造成身体损伤。长时间避难后,发觉救援人员来到时,应避免过度兴奋和慌乱。得救时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