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灾难一般指人们在从事户外活动时,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如在山岳危险区域、地带或恶劣气候、气象条件下进行登山、攀岩、洞穴探险、山药采摘、山上劳动、露营等),因迷路、与外界失去联系、失足坠崖、被落石击中、断水断食、遭野兽袭击或发生交通事故等原因所造成的人员失踪、创伤、休克、骨折、中毒、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1. 救援装备

 

洞穴事故救助应准备的主要器材装备有:抢险救援服、呼救器、安全绳、安全钩、腰带、大绳、导向绳、滑轮、消防缓降器、软梯、通讯工具(防爆手持对讲机、有线耳麦)、头灯及备用照明设备(含移动照明灯组、防爆手电筒、充电器)、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及供气源(考虑地下救援可能时间过长,若配备有移动充气机,应调派移动充气机到场)、大功率送风机、手抬机动泵、救援支架、躯体固定器、破拆工具、生命探测仪、有毒气体侦检仪、冲击电钻(或手钻)、铁锤、挂片、螺栓、岩钉、硫磺、三角巾、绷带及简单医药护理用品等。

 

  1. 救援程序

 

(1)到达现场后,询问知情人和当地人,了解洞穴内部的基本形状、构造特点、大小、深度、有无有毒生物和近期使用等情况;

 

(2)被困者数量、落井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

 

(3)侦察洞内气体的含氧量、是否有有毒气体,认真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可利用的建(构)筑物、用火、用电情况和交通情况;

 

(4)查明洞内情况,是否有可能发生坍塌,确定一条安全、快捷的最佳下井路线。在通过询问无法确定洞内情况时,可以派至少2名救援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同时下洞侦察(必须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并提出要求,交待注意事项。

 

(5)及时通知事故当地政府人员和洞穴专家到场协助救援,并适时启动社会联动反应机制,做好急救准备,赢得抢救时问。对救出的伤者要仔细确认其受伤程度并进行现场紧急救护,随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如果医疗救护部门已到现场,可移交医疗部门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