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历历在目的事实。 近段时间,活跃在抗疫一线的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吸引了众老兵的注意。

据媒体报道,1月26日,江苏常州市的退役军人和其他志愿者们积极行动,主动请战,组织精干力量奔赴各交通卡口,协助交警、医务人员做好疫情管控工作。

       2月1日,河北平山县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先锋队组建成立并迅速投入一线全力战“疫”。

      2月2日陕西西安市鄠邑区退役军人“兵支书”工作队的 47 名“兵支书”、282 名“兵委员”组织各社区、各村的党员和退役军人,纷纷设立退伍军人防控站点,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与区属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以及镇村干部一起,积极开展设卡、排查、 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

其实,早在2014年我国首个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就在浙江成立。这支应急救援队分为山地搜救、城市救援和应急救援三个小组,并配备直升机、冲锋艇等设备,可以参与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救援。

       作为接受过多课目专业训练的老兵,自身素质毋庸置疑,就技能而言,退役军人无论是救援装备的使用与操作,还是应对不同事件的经验,只要经过短期培训,很快就能达到专业级水平的。

       救援不单是一项技术活,还要有士气,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将救援进行到底。因为有的救援要持续开展很长时间,连续不断的作业,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绝对不能坚持下来。退役军人所拥有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其他社会人员所不具备的,这也是退役军人进入社会救援组织的优势所在。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成立一支国家级退役军人专职应急救援队,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重点来了,何谓“国家级”?就是有一级组织机构,其规格为中央部门统一管理,可以理解为牵头部门是退役军人事务部。

      从当年情况来看,民间组织的退役军人救援队,基本都是自发组织的,或者因重大的救灾、疫情等临时成立的,不具备稳定性,且组织也不严谨,而国家级的救援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有组织,有纪律,有后备,有战斗力”的保障力量,比如当前疫情期间,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统一的调配和协调,节约时间,确保随时部署一支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快速应急救援队。

具体怎么做呢?有几点可以参考:

       一是依托由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布置,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具体落实,退役军人统一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参加报名、资格审查、体格检查、政治审核、体能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心理测试等。

       二是开展退役前与相关部队宣传工作,待退役军人办结退役手续后,直接入职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经岗位培训即可上岗。

       三是简化退役军人异地入职手续,退役军人拿相关资料,直接从工作地到户籍地或居住地的退役军人事务专职应急救援机构工作,避免退役军人流失。

       四是结合院校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契机,与选择入学的退役军人签订入职意向协议,并报销一定的学习费用,待其毕业后直接参加专职救援工作。

      五是集中规范民间自发性的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对有资质,有保障,有口碑的应急救援队,经过实地考察,集中审查,政府验收,可以统一纳入各市(县)退役军人专职应急救援机构中。

       一支队伍,就是一种力量。关键时刻退役军人必定敢于奉献。组建国家级退役军人专职救援队,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