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目前的应急救援预案需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来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组成员、危险源来源、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演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需要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二、作用
⒈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自己的任务,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能力,并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评估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性;

⒉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控制和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资源等方面进行先期准备,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到最低限度;

⒊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习;

⒋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当发生超过本级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与有关应急机构的联系和协调;

⒌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演练、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各方了解面临的重大事故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基本要求:
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即发生重大事故灾害时,有关应急组织,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的迅速、有序、有效的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

完整性
⑴功能完整:应急预案中应说明有关部门应履行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职能和灾后恢复职能,说明为确保履行这些职能而应履行的支持性职能

⑵应急过程完整,包括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

⑶适用范围完整:要阐明该预案的使用范围,即针对不同事故性质可能会对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展

合规性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可读性
⑴易于查询

⑵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⑶层次及结构清晰

相互衔接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相互协调一致、相互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