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判断泥石流的发生
除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当正常流量突然停止流动或洪水突然增加,柴木较多时,河流(沟)上游发生泥石流。
仔细认真倾听学生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我们这种通过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逐渐形成,此时须迅速发展离开企业危险地段。
深谷变暗伴有隆隆震动或轻微震动,表明该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二)避防与逃生
1.非应急性的措施
(1)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等一定就是要在企业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社会危害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尽量选择避开环境造成学生直接影响危害的地区与地段。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实在我们无法有效避开时应考虑自己修建防护软件工程或采取一些其他相关措施。
(二)生物措施。减缓泥石流的形成,达到一定的防御目的,是一种长期的管理手段。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固化表土、保水保土、降低泥石流发生概率和规模是主要措施。
(3)工程设施。它是保护、排水、封堵、穿越等工程设施,主要用于保护危险物体不受损害。如护坡、挡土墙、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流向和流速而修建的排水沟、导流堤、急流、渡槽等工程。拦沙坝、储泥场、截流工程等。为控制排出物质的拦截和削弱泥石流的冲击能量而建造。
(四)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泥石流灾害,将适合于泥石流灾害区的生物措施和多种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对小型泥石流流域进行统一、全面的治理。
(五)开展泥石流预报工作。根据泥石流的地质、地貌、降雨条件以及泥石流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将危险区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历时预报。
2.应急性措施
每年七月至八月是泥石流发生的易发期,应采取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区,在泥石流到来之前尽快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生地区采取必要的清除和防护措施后,对仍然受到泥石流严重威胁的部分工矿企业提前作出应急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教育为主,普及以及泥石流进行知识,汛期有组织地演习,有纪律地疏散人员撤离。
(二)选择附近安全的地方搭建临时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