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突发性重大影响化学工程事故问题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发展有效进行控制系统处理,根据本车间的实际工作情况,本着预防教育为主,自救自主,统一管理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本车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1、事故特征

 1.1本节有硫酸、氯气等物质,特别容易燃烧和中毒。

  1.1.1. 硫酸: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 。它对环境有害,并可能造成污染的水和土壤。

  燃爆危害: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1.1.2氯是一种剧毒的黄绿色气体,在室温下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室温和7.09105帕压力以上是液体。氯不会在空气中燃烧,但大多数可燃物会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可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对眼睛粘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刺激性。当空气中的氯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立即死亡。

  氯气对环境有危害,特别是对生物。

  

  2. 应急救援组织相关机构进行人员和职责

  

 2.1..根据事故发生的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车间设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是全职的救援队伍。

  

  2.2.组成人员:

第一梯队:

  田伯春,刘兆东,高黎太祖,王环海,孙泽江,李明友,郑峰

  第二梯队:

  黄培忠、魏本强、宋连斌、张佩珍、尹卡什、阎东山、陈国良,

  2.3.主要职责:

2.3.1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3.2负责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调配和应急队伍的动员。

2.3.3负责组织紧急救援演习。

   2.3.4协调发展事故进行现场的调查、取证研究工作。保护环境事故现场。

2.3.5批准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

2.3.6发生事故时各级人员的职责。

2.3.7报告危险化学品。

  2.3.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3. 事故后紧急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能够通过切断材料等处理措施消除事故的人员,应优先进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