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计划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的指导性文件,其重要内容包括政策原则、应急计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抢险、计划管理和评价改进等六个要素。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其主要内容和格式如下:
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安全优先的保护人员,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优先,优先保护环境。同时体现了事故损失控制、预防、持续警惕、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思想。
应急策划
应急计划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前提,是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煤矿的基本情况、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资源分析、法律法规分析等内容。
(一)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煤矿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员、隶属关系、主要产品和产量,以及周边地区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和道路。
(二)危害分析、危害指标及其危害特征、对环境的影响
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应提供:
地理、文化、地质、气象等资料;
◎煤矿功能布局及交通情况;
重大危险装置的分布;
◎重大事故类别;
◎特定时段、季节影响;
可能影响紧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危险目标的确定。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目标:
重大危险设施安全状况评价报告;
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
◎其他。
(三)根据已确定的危险目标进行资源分析,以确定其危险特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 危险目标周围可用的安全、消防和人身保护设备、设备和分布; 上级救援机构或邻近煤矿可用的资源
(四)法律、法规要求法律、法规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列出国家、省、市、应急部门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如下: (五)组织制定和实施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