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灾害,具有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严重的特点。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为了避免在火灾中遭受痛苦,掌握群体性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尤为重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火灾现场急救,做好自救和互救工作,使伤员尽快离开事故现场,进入安全环境,对挽救生命、避免伤情加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后续救护人员进行快速救治奠定了基础。加强自救和互救能力,掌握火灾现场救援原则,与降低火灾现场伤亡率密切相关。

火灾的特点、危害及急救原则

火灾经常突然发生,变幻莫测,现场一片混乱,灾民极度紧张恐惧,有的人惊慌失措,甚至绝望。当空气中弥漫着烟雾时,人们会受到烟雾窒息、火灾烘烤以及停电后“失明”的影响。他们情绪高涨,失去理智。在这个时候,大量的人突然出现逃跑,安全通道经常被堵塞,受害者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恐慌和拥挤使得迅速疏散更加困难。一时间,浓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火焰四处飞舞,灾难降临,人们在火灾中受到惊吓,高温使人们感到茫然,浓烟使人们头晕目眩,有毒气体使人们失去理智,缺氧使人们误判,不记得安全出口的位置,为了及时逃生,他们不得不冲入混乱,往往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针对中国这样的情况,火灾进行现场救护应立足于企业现场自救互救,要求受惊人员工作务必需要按照“二十四字”要则行动,即做到“头脑冷静,了解学生信息,认清自己危险,理性发展决定,果断采取行动,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