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笔者也参与了一些企业组织的应急演练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随着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应急演练活动数量也逐渐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正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道路,但从安全生产实效性的角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在总结和分析以往应急演练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要使演练取得成效,必须把握应急演练的四个要点。
演习不应该只是排练好的演习
把应急演练变成一种表演活动,也是很多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容易进入误区的一个原因。它不是从练习的实际效用出发,而是过于注重场景、规模和其他外部形式的练习。参赛者都处于为演出目的而练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急演习的真正目的,比如原来应该是韦德救生演习,有的参赛者没有穿救生衣,只有演习,没有应急。因此,应急演练要达到理想的目标,演练组织者、参与者应该首先考虑应急状态。
演习应该是紧急救援计划的实际体现
在应急演练的实际过程中,有些企业往往忽视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的设计,甚至有些演练根本没有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参与者基本上按照指示参加演练,不知道演练的目的,这种演练脱离了应急救援预案,导致演练的盲目性。因此,应急演练达到预期目的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设计,要科学地制定应急计划或处置方案,设计好演练脚本。
演练应该是应急救援场景的仿真模拟
紧急演习是应对紧急情况的紧急救援行动。各种情况应该是全面的、真实的现场模拟,而一些应急演习脱离实际,从应急行动转变为现场作战,如消防车、警车、应急人员等应该在报警后几分钟就到达的,已经在现场待命进行一些演习。这不是对事故真实性的模拟,真实性只是应急演练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应急演练不能忽视现实,真正的现场是在充分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演练应该是不断创新改进的应急形式
许多企业应急演习已经制度化,每年都定期进行应急演习,但也有一些演习是相同的,例如,一个企业每年都进行定期演习,笔者还连续多年参加单位的应急演习。这些演习基本上都是同一模式,每年的事故类型都是一个,有的甚至有相同的救援场景、措施和设计情节,这说明缺乏后评估演习总结的环节,从而失去了创新和改进的动力,演习的道路越来越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