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计划是应急计划的总体描述。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主要阐述了应急形势、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政策、应急资源和应急的一般思路,明确了各应急组织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规则。

基本预案可以使企业高层领导能从总体上把握本企业针对应急的有关情况,了解应急准备状况,同时也为制定其他应急预案如标准化操作程序、应急功能设置等提供框架和指导。基本预案包括以下12项内容。

一、预案发布令

企业第一负责人应当签发应急计划,并援引国家、地方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宣布应急计划生效。其目的是实现应急预案的法定授权,确保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企业第一负责人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部门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更新等。

二、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计划中,可以包括相关的内部应急部门和外部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名页,表明应急部门和企业应急计划机构的准备和认可,以及承担责任的承诺。

三、术语和定义

应对应急计划中需要明确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作出解释和说明,以使应急人员能够准确掌握与紧急情况有关的事项,并避免因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模糊和混乱。

四、相关法律和法规

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县级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基本预案中,应列出明确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的国家、地方及上级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有关重大事故应急的文件、技术规范和指南性材料及国际公约,作为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的根据和指南,以使企业应急预案更有权威性。

五、方针与原则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意外(或紧急事故)种类、适用范围和救援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救援的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

指南和原则应体现应急救援的优先原则。例如,应优先考虑保护人员安全、预防和控制事故蔓延以及保护环境。此外,指南和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高效协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应急政策和原则不仅要满足上述要求,而且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企业在制定指导方针和原则时,要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