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对2008年受冻雨雪灾害影响的南方几个省份进行了研究。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调查了解到,全国各省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培训,部分地方组织了应急管理演习。但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在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预警系统的建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地方自然灾害预测科研体系不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不健全,三是专业预测、监测信息交流、咨询、筛选、决策机制不健全,四是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体系不健全,五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技术术语的推广预警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信息报告、发布和核实。

现在,许多领导同志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保守秘密是不明智的。只有及时报告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例如,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可能因部门而异,需要时间核实,而且媒体的预先报道和政府的官方新闻稿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三)政府各部门的常态工作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界定问题

紧急事故管理不单是对紧急事故的应变,更是大量的日常准备、预测和预防工作,往往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能息息相关。值得研究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正常工作与各部门应急管理的关系,避免出现想做工作却没有权限或发现自己在紧急情况发生后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

(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许多地方的同志都主张把研究应急管理的制度机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各级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防洪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等防治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责任分工,民政部门如何在全社会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二是资源整合问题,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有机结合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