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学中毒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事故。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因此,它具有突发性、变化快、速度快的特点。为了挽救职工的生命,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需要对有毒化学品进行现场鉴定和处理。

一、急性化学中毒的特点

1.事故与群体: 经常由于非法操作,管理体制不完善,劳动保护措施不够有效,经常发生群体中毒,以备不时之需;

2。复杂性和特异性: 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吸入、皮肤或化学烧伤创面,以及多个器官和系统进入人体。这种复杂性使治疗变得困难,但不同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相应的靶器官,具有特异性;

剂量-反应关系: 一般暴露浓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中毒程度越深。

二、现场急救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发生时,救援小组必须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急救工作,抢救人员应根据化学物品种、中毒方式与当时病情进行针对性急救,一般措施如下:

1.尽快把受害人带离事故现场,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温暖

2. 除去鼻腔及口腔分泌物,除去假牙,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

3、化学污染衣物,清除污染皮肤的衣物,用清水或温水反复冲洗,特别是皮肤皱纹、头发,冲洗20分钟30分钟;

4、危重的中毒者必须在现场处理后方可送上级医院,如呼吸困难或停止应立即给氧与人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送医院途中需有经验医护人员陪同;

5. 如果知道哪种化合物中毒,应立即使用专用排毒剂和特效解毒剂;

6、救援人员必须迅速控制中毒化学品来源的同时,防止再次中毒;

()加强护理和卫生宣传,预防急救时发生医源性疾病;

救护车要做好自身的保护,如戴好有效的过滤防毒面具和氧气面罩,系好安全带;

总之,为了避免治疗失调,急救可以按照以下标准程序进行:

移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污染衣服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