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非常重视,现在企业在建立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根据我最近对一些企业的了解,我发现虽然“预案”在企业的红头文件上有文件编号,但要确保“预案”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一防冬眠

“预案”对于预防突发事故,减少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些企业中,“预计划”的制定只是作为上级的处理检查、验收事宜,一旦完成了“预计划” ,就放在桌上睡觉。我们常说执行是安全的关键。那么,只有“前期计划”留在办公桌上,这不仅不能发挥“前期计划”的作用,而且对企业人、物业,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企业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做到全面完善,而且要严格把握“计划”制定后的实施工作。为此,企业必须坚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以便维持部队一千天,使用部队一段时间,从而达到“预案”确立的目的,使其发挥作用。

二防以面代点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设立了“前期计划” ,问题是一些企业设立了“前期计划” ,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即虽然整体上有一个组织,但不具体到一个岗位。而对于具体的岗哨,正是确立“预案”的关键。如果没有应急处理,在报告救援这样一个程序时,具体的应急措施岗位不明,那么等到救援队到达事故现场时,恐怕已经错过了采取措施的好机会。因此,制定“计划”并不是浮华的,必须立足于企业岗位的生产经营,整体组织作为一个框架,形成一个整体的联系,才能彰显上帝。

三防投入不足

  从一些企业建立的《预案》来看,尽管内容详实、措施具体,但深入生产现场查看,实施《预案》所需的安全设施配备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如防护服、防护用具、灭火器、消火 栓等,要么没有配备,要么配备不全,要么破旧不堪,要么锈蚀严重,要么没有水源等等。如此状态下的《预案》,又怎能起得到应急救援的作用呢?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安全投入总是抱着投入与产出并存的心态。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安全问题,他们认为安全投入是浪费钱。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是企业效益稳定增长的保证,安全投入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而在“预案”上投资不足,会直接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一旦发生事故,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安全投入的数倍,甚至导致厂房破坏和死亡的严重后果。

制定“预案”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