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热源不同,矿内火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因火灾,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另一类是内因火灾,是矿物等可燃物本身受到某些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的。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这两类火灾,发生最多的是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的发生有三个条件: 矿物质有自燃倾向,环境有持续供氧,热量容易积聚。矿物的自燃化倾向是由矿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决定的,它们决定了矿物在室温下的氧化程度,是矿物自燃的内因,而供氧和蓄热条件是矿物自燃的外因,与矿物的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有关。
处理井下火灾的技术要点为:
1)通风方式的正确与否对灭火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停止风机运转等。不论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①不使瓦斯聚积,矿尘飞扬,造成爆炸;②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③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聚积的地域,也不使超限的瓦斯通过火源;④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压制火势,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⑤防止再生火源的发生和火烟的逆退;⑥防止火风压的形成,造成风流逆转。
2)为了接近火源,从火灾中救出人员,应及时消除烟雾。
3)地下火的扑救方法有直接灭火(用水、惰性气体、泡沫)、隔离灭火(封火区)、综合灭火(注入泥沙、均压、分段开封、直接灭火)。
水是最方便有效的灭火方法。必须有足够的水来保证不间断的供应,要有正常的通风,这样烟和水蒸气才能顺利排出,要把火从火边逐渐扑灭到中心,防止大量水蒸气的爆炸,要经常检查火区附近的气体,防止爆炸。
惰性气体灭火是利用一定的功率,将不涉及燃烧反应的窒息性气体送入火区,使火区内的氧含量降至抑制值以下,从而抑制可燃物料的燃烧和爆炸。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当惰性气体不能接近火源,或以其他方法直接灭火太危险或效果太差时,可用惰性气体灭火。惰性气体灭火技术的优点是不仅可以使火区内的气体变为惰性气体,而且可以抑制气体的排放。火区抢险救援工作安全快速,设备损坏率小,灭火时间长,易重燃,冷却火源的作用小于水。
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气体,当注入火中时,由于二氧化碳无助于点燃或自燃,因此也可降低氧含量,抑制燃烧和爆炸。
干粉有冷却、窒息、隔绝、切断燃烧的化学作用和产生冲击波,打乱燃烧物的位置使其熄灭的物理作用。因此也是井下灭火的较好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