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急状态下,核电厂将采取通知与应急组织的启动、应急通讯、事故后果评价、防护行动、补救行动、应急照射控制、污染控制、医疗救护等应急响应行动,以防止事故的发展,减轻事故后果。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1. 通知和启动应急组织?

《核电厂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各级应急情况下应急通知和现场应急组织启动的方法和程序。以应急待命为例,当班班长发现异常事件,判断已达到应急待命条件时,立即向作业指挥汇报,接受行动指令。综合分析后,运行指挥员向应急指挥员提出进入应急待命状态,由应急指挥员根据核电厂运行情况批准并宣布进入应急待命状态。此时,应急通信系统向相关部门人员发送应急待命的紧急警报。当值长发现异常事件符合应急备用条件且发展迅速时,应立即通过应急通信系统发出应急备用紧急报警。相关应急人员接到应急待命信息后,立即赶赴指定工作场所,向应急组织报告,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2应急通讯

畅通应急通信是有效应急的基本保证。应急通信的目的是接收场外部门的紧急指示,及时向场外应急组织报告场内的紧急情况,并请求场外应急组织提供支持,第四个目的是指导场内的应急行动。在确定核电厂发生的事故已处于紧急待命状态或以上的15分钟内,首次报告会以电话和传真方式送交场外有关当局。

核电站应急通信系统以多样性和冗余性为保障,随时接收场外应急组织的指令,提供必要的应急信息。

3事故后果评价

事故后果评价包括应急预案中的事故诊断和环境影响评价。事故状态诊断的目的是通过工艺参数了解核电厂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状态,对核电厂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诊断和分析,评价事故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事故工况诊断主要依靠核电厂的工艺参数监测系统来进行的。在核电厂的主控室、应急控制中心和技术支援中心都设置有核电厂关键安全参数的显示终端,供反应堆操作员、应急响应人员和技术支援人员进行事故工况的诊断和分析,判断和评估核燃料元件、一回路、二回路以及安全壳的完整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而估算事故释放情景和释放源项。

利用周边地区的气象测量和预报,根据事故现场诊断结果和污水监测结果,计算了气载和液载放射性流出物对周边公众和环境的辐射影响,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辐射防护措施和辐射监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