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化工企业的燃烧、爆炸、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事故的教训表明,化工企业没有可行的应急预案,这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局势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在从事消防工作的实践中,发现一些化工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责任落实的对象不够科学。考虑到单一的情况设置,应急措施的可行性不强,内容过于简单等,直接影响了方案的实用性。本文主要针对化工企业,探讨了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化工企业的应急预案是化工企业在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调动内部力量、运用工艺和外部措施,安全疏散现场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方案。每个化工单位在制订预案时,可在原化学工业部1997年发放的《关于实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化学源管理的通知》提出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提纲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4月下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基础上,结合消防需求和单位实际,进行制订。

一般而言,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突发事件或灾害的识别与评估,人员、物资、工具和技术的确认与准备,现场和场外应急的合理有效的组织与指挥,事故现场消除后的应急行动措施,重组与恢复措施等。从火警的角度来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紧急救援应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方位图

  含距本单位外墙300-500m范围内的有关毗邻建筑地形地物、道路、水源等情况,若有可能,也可对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等进行分析,并在图上简单加以体现。

2总平面图

反映生产、经营、辅助生活区、高温、危险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局等功能区布局,较大数量的危险品名称、储量、位置; 全年领先的风向、运输路线和码头、工厂道路、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工厂码头等。建议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危险区域,表示单位内外消防栓的流量和压力,以及主要的消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