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中国处于各类突发事件频发阶段,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迫切需要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随着群众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不断增长,进而推动了应急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应急产业是以满足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而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各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的集合,该集合既包括企业主体或组织,也包括企业或组织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结果,即具有应急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在应急指挥系统平台进行标准化建设、预警信息技术发布网络平台经济建设、应急队伍标准化装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等国家灾害应急服务体系制度建设,端天气、山洪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环境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矿山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医疗卫生事件,在四大类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研究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一个关键应急装备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应急产业结构标准亟待完善、应急科技创新水平能力有待提高、应急产品销售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等多方面的分析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对于刚刚起步的应急行业,要选择重点突破口,以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需求引导、整合库存资源、推进基地建设、提高科技水平五个方面为把握,促进和培育整个应急行业的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优化应急产业市场
政府应充分发挥支持产业发展的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在应急产业发展中,政府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产业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应急产业发展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