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发生后及时进行心理援助,可以帮助灾难亲历者最大限度地利用积极应对技能,面对和走出可能的心理阴影。抢险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也不能忽视。满目疮痍的灾难现场会带给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救援者对灾民心理援助

  1) 心理援助的注意点

  (1) 一定要满足他们基本的食物及避难场所的需要以及一些紧急医疗救护,最好能够不断提供关于如何简单、准确地取得这些资源的信息;

  (2) 对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情感的生还者,一定要聆听,记住,在感受方式上没有对和错;

  (3) 一定要友好和富有同情心,即使他们很难相处;

  (4) 一定要给他们提供关于灾难、损失和救援努力的准确信息,这有助于他们了解目前的情况;

  (5) 尽量帮助他们联系朋友及亲人;

  (6) 尽量让一家人待在一起,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在一起;

  (7) 尽量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他们可以帮助自己;

  (8) 告诉他们目前所提供救援服务的种类及所在位置,引导他们得到可以获得的帮助;

  (9) 如果你知道还有更多的帮助和救援力量正在赶来,一定要在他们表现出害怕和担心的时候进行提醒。

  2) 心理援助的禁忌

  (1) 一定不要强迫生还者向你诉说他们的经历,尤其是涉及隐私的细节;

  (2) 一定不要只给简单的安慰,比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或者“至少你还活着”等;

  (3) 一定不要告诉他们你个人认为他们现在应该怎么感受、怎么想和如何去做,以及之前他们应该怎么做;

  (4) 一定不要空许诺言;

  (5) 一定不要在需要这些服务的人们面前抱怨现有的服务或是救助活动。

   救援者减压

  救援人员和受灾的当事人一样会产生情绪反应,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很重要的一点。

  救援人员应该留意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所发出的心理受创的信号,并采取措施缓解压力。比如多锻炼、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对于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 无论生还者还是救援者,一旦他们的情绪波动有所显露,救援团队应该及时进行干预

  心理学家鼓励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为了避免“情绪超负荷”,在不影响救援工作的前提下,应该鼓励生还者和救援者毫无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旁人需要做的只是倾听,而不要试图左右别人的感受。

  2. 打好心理预防针

  救援小组应该对自己的成员负责,在救援工作开始前,团队管理者应该事先告知组员将会看到的景象以及他们由此会产生的情绪反应,让组员做好心理准备。

  3. 强调团队合作

  和其他组员互相分担工作量和倾诉心理压力,有助于缓解压抑情绪。

  4. 人员轮换

  为避免过度疲劳,应该督促营救队员进行休息、轮流上岗。

  5. 督促队员休息

  队员在救援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往往连续工作数小时,顾不上休息。此时,救援小组的管理人员要督促队员到离受灾现场远些的地方休息,从而缓解他们因灾难现场而引发的紧张情绪。

  6. 准备足够营养品

  要督促他们暂停手中的工作,吃东西、饮水补充体力。最后准备一些电解质饮料,不要提供含咖啡因和糖分的饮料。

  7. 鼓励互相倾诉

  鼓励队员将自己的感受向身边的队友诉说。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8. 不要突然调离组员

  当救援工作进入尾声时,团队管理者应该逐步调离组员。先将他们从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调往比较严重地区,之后再派往受灾相对轻微的地区。如果突然之间将他们调离,会对他们构成额外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