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来袭时如何应对?除了采取公共预警、救援方式外,还需学习了解自救措施,以备援救手段未能立刻生效或全面实施等紧急状况,另外也需注意正确处理暴雨洪灾时遭受的外伤,以及正确应对例如蛇出没等动物致伤的意外突发情况。
暴雨洪灾最容易出现这样几种外伤情况:
一是洪灾出现大范围积水、建筑物内漫水,人不得不涉水而过,但积水混浊、裹挟诸多脏物杂物,例如木头、塑料、玻璃、金属碎片等,涉水时难免会出现扎脚、蹭破脚,或滑倒受伤等情况。
其次,洪水可冲垮部分设施、老旧建筑、树木等,人在附近可能遭到倒伏砸伤、落物砸伤等意外伤害。
另外暴雨洪灾还可造成次生灾害,例如山区可能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
暴雨洪灾时,部分动物同样受灾,造成动物惊慌或发狂等异常行为,以及蛇虫等危险动物出没,容易发生人被动物咬伤、抓伤的情况。
洪水淹没建筑、交通设施,造成人员被困、被淹而溺水的情况。
灾情下外伤如何正确急救、预防病菌感染
遭遇暴雨洪灾时,尽量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避免出现扎脚、蹭破脚等情况。
洪水脏污,常携带有土壤、垃圾、淹死的动物尸体等,在此情况下受伤,应尽快离开受伤环境,及时用干净清水冲洗伤口,尽快去就近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清创处置,预防伤口感染,减少合并症发生。
洪灾中受伤,需预防的几种细菌包括——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从自然界中的植物、土壤,到生活环境中的锈金属、污水、粪便、垃圾,到处都有,洪水漫流很可能使破伤风梭菌得到进一步传播。参见相关阅读:近期极端天气老“作妖”,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件事……
人畜共患细菌性疾病,例如钩端螺旋体病,通过皮肤和粘膜接触水、潮湿的土壤或植被(如甘蔗)、被啮齿动物尿液污染的泥浆进行传播。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其他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
其他还有虫媒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灾情下受伤如何正确处理——
1) 所有伤口都需尽可能及时用干净的清水进行冲洗处理,尤其是受伤较重、伤口深或伤口污染较重者,应将伤口内的异物和污物尽可能尽早去除,可使用肥皂或饮用水冲洗,然后尽快就医处理,避免伤口形成利于破伤风梭菌繁殖的无氧环境;
2) 尽可能做好破伤风的免疫预防措施,预防原则为“主被动免疫结合”,详细可参考: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
洪灾时如何正确预防、应对动物致伤
洪水来袭也会使许多动物受灾,比如家畜被围困,流浪猫狗逃窜,或动物洞穴被淹,促使蛇、鼠、虫等动物出逃寻找安全地带,在此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动物致伤的状况。
洪灾中预防动物致伤,要穿适宜的鞋如橡胶靴,并穿长裤,尽量避免蹚水,远离河边。
发生任何被动物咬伤、抓伤的情况,都尽量到医院进一步处理,以鉴别致伤动物为有毒或无毒动物,然后做相应的诊治处理,并预防破伤风感染;洪灾中发生动物致伤更需到医院评估处理伤口,因为洪水脏污,用其冲洗不但不能够冲洗干净,还极可能污染伤口。
动物致伤后应及时冲洗并尽快就医,如四肢出血多时,可用止血带或其替代品如宽纱布、布条等在出血部位近心端5cm处捆扎止血,但应注意记录时间,一般不超过 1小时,最长不超过2小时,避免肢端缺血出现坏死。任何止血法都属于临时现场急救,不能持久,应尽快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