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施工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署事故的可能,因此,加强夏季的防署降温工作是保护员工身体健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

预防中署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中署事故的发生,从组织、技术、保健等多方面去做好防署降温工作。
组织措施
1 加强防署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署前,制订防署降温计划和具体措施。
2 加强对全体员工防署降温知识教育,增强自防中署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 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间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署。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入夏前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供应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署期还可供给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加强个人防护。一般宜选用浅兰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颜色越浅越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先兆中署。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起过37.5度。
轻症中署。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署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_上升38 .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重症中署。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署(病人) ,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署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中署的应急措施
早期发现,若有先兆中署或轻度中署症状者,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给予适当含盐饮料,选用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丸)口服,或外抹风油精、清凉油,或针刺合谷、风池、足三里等穴位,也可采用刮痧疗法。
若出现严重中署症状,现场应采取急救措施,可用冷水擦头部及躯干,用冰袋或冷湿毛巾置于头、颞、腋下及腹股沟等处降温,或用冰水浸浴,并立即请求120救助,送患者去医院进一步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