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力量是企业的救护队、是企业的战斗员,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最后屏障,一方面全区危化企业正逐步建设本级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力量,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很多应急装备购置后却成了样子货、假摆设,未投入使用,单纯应付检查,没有发挥应急救援的基础支撑作用,没有达到“平时作训练,战时能作战”的目的,导致救援队伍对装备操作不熟练、救援程序不熟悉,违背“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建队初衷。
危化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不够重视。
一是在调研中发现危化企业对危险源的巡查不严格、风险预控措施不到位、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的应知应会的业务能力较弱,对本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表述不清楚、操作不熟练;
二是企业未对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单一的停留在巡查整改的思路上,风险预控措施不到位,缺少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预控的主动性;
三是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联系人制度不落实,动态风险管理工作不闭环(识别、分析、对策、控制);
四是应急救援缺少生产系统的基础性信息,救援演练往往是走过场、摆样子,没有重点,针对性不强,救援队伍事故处置能力大打折扣。
五是企业缺乏对外委施工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管理。危化企业作为主体建设方,对外委承包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缺乏统一指挥、协调,把工程的发包认为是安全责任的发包,未将外委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本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中,给企业生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整合企业、社会应急救援,形成应急救援保障网。要将更多地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与周边单位之间沟通联系,互帮互助,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是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相邻企业之间、企业与驻地村居社区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做好应急预案间的衔接,在发生事故时才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救援队伍应定期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工作,保证熟知企业重大危险源等级、种类,掌握危险源周边应急救援队伍分布、应急器材的属性数量、周边地理环境,熟悉相应救援预案,为实施救援打下基础。
二是利用社会资源补充专业应急资源分布范围小的短板,整合城镇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逐步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援体系,实现救援资源合理共享,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调动各类应急资源,准确开展应急救援,减少人员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