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员对于氨的中毒、泄露预防和应急救援步骤

1.观测、汇报事故情况: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了解事故初步情况并向厂、调度室和公司有关部门汇报、报警;汇报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种类、发生时间和准确地点、有无人员伤亡或被困情况发生等并将情况向厂所有岗位人员报告;
2.迅速做好自我防护后(佩戴空气呼吸器)到出事地点进行相关处理,应急处理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氧气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能完全隔离的化学防护服。
3.成立临时抢险小组:首先在安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出现受伤和被困的人员进行脱离现场的紧急救护;
4.如遇着火,切断气源最为重要,若不能切断气源,决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尽快冷却火场中的容器;
5.若伤员皮肤接触氨,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进行彻底冲洗,或用3%的硼酸溶液冲洗。
6.若伤员有灼伤,须送医院进行治疗。若伤员眼睛接触,要立即提起伤员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所需时间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7.呼吸道吸入,应让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移往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困难者要及时给氧,对已经停止呼吸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经抢救脱险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8.储存时一定要有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并配备相应品种和相当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用槽车运输灌装时要适量,不可超量超压。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滞留停顿;
9.对有氨的各种装置,包括容器和管道等,要严加密闭,要具备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条件,还要加强检查、定期维修;一旦发生氨泄漏,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并切断一切火源,实行警戒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10.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进行中和、稀释、溶解,并加强通风,或强力抽排至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氨储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成为一名合格的应急救援员,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置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