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员训练是应急救援员克服困难,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扎扎实实学好技能,练就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训练,应急救援队伍能得到锻炼,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安全生产事件能力,为今后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发生大规模灾害时通常会出现医护人员、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材短缺的情况,为了提高面对意外事故应急能力,学习了使用身边的物品,来进行应急处理,比如:划伤、烫伤、骨折固定、止血包扎等,并初步掌握了急救、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知识和关键性的初级救护实践操作,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才能从容逃生。

应急救援训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逃生避险知识,通过体验式学习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了安全基本知识,提高了逃生基本技能。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

1.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一种圆桌讨论或演习活动;其目的是使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在较轻松的而环境下,明确和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协调配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演练的情景和问题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叙述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使用地图、沙盘、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有时被分别称为图上演练、沙盘演练、计算机模拟演练、视频会议演练等。

2.实战演练是以现场实战操作的形式开展的演练活动。参演人员在贴近实际状况和高度紧张的环境下,根据演练情景的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任务,以检验和提高相关应急人员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以及后勤保障等综合应急能力。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

1.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

1.检验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向参观、学习人员提供示范,为普及宣传应急知识而组织的观摩性演练。

3.研究型演练。主要是为了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方法,试验应急技术、设施和设备,探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而组织的演练。

无论采取何种应急救援员演练方法,只要是能锻炼应急救援员,增强应急救援员实践能力,才算是为人民的安全增多一层保护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