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应急救援知识不仅能使全体师生对常见急症现场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现场应对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能够对常见症状进行初步的应急救援,为学生的安全增加一层保护的屏障。因此,将应急救援知识渗入课堂非常重要,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如何进行应急救援的教学吧!
(一)集中培训
按照培训方案,首先安排各个年级的学生每学期都进行集中培训,每次培训抽选班级部分同学参加。然后专门组织班主任进行应急知识的培训,通过相对集中、系统的观看救护知识光盘的讲解,以及应急救援员培训,让教师学会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
(二)课堂渗透
在地理课、心理咨询课当中有意识的渗透对学生以及救护知识的教育。在地理课堂中针对自然灾害的救助当中对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这一节当中,对学生的应急救护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的能力,让学生学到应急救援的能力。
(三)应急演练
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全体师生的应急能力,学校每学期都进行全校性的地震应急演练和火灾的应急演练,锻炼师生的应急能力,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意识。
总结成效:
通过系统的培训,我全体师生基本上能对常见急症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等进行简单的处理。
虽然通过培训,全校师生能基本掌握救护的基本常识,但与应急救援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开展的相对较少;二是部分师生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重视程度不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较贫乏。
这样的话就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应急救援的学习。学生们增强防范意外伤害的能力,增长意外伤害应急救援处理知识,加强日常生活中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自救与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