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普通市民具备基本的应急救助能力,进而在自救的基础上提升市民的互救能力,加强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除了号召市民参加应急救援员培训外,加强应急救援员实践能力也必不可少。

当发生大规模灾害时通常会出现医护人员、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材短缺的情况,为了提高面对意外事故应急能力,应急救援演练必不可少,不仅能掌握了急救、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知识和关键性的初级救护实践操作,而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才能助人助己逃生。

灾害评估与风险识别 

应急救援,单从字面上理解即是应当事人之急,施予救护和援助,尽可能保证被救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通常情况下,我们容易忽略——救助者也需要专业能力的加持,而不是单凭一己之“善”。面对无情的灾害与风险,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救援方式不仅是在救助他人,也是在保护自己。

在消防技能学习中,当遭遇火灾时,应该用湿毛巾捂鼻。如果烟不太大,就俯下身子行走;如果遇到浓烟,必须要匍匐前行,快速撤离,在贴近地面30厘米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

公众踩踏事件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公共事故,如上海外滩踩踏事故,致使36人死亡,49人受伤。然而,公众活动也许是众多安全防护中最容易受到疏忽的部分。

当遭遇此种情况时,大家应该注意:尽量不挤到人多的地方;提高警惕,注意观察环境;身处混乱时,一定要双脚站稳,尽量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等等。如果发现现场有人摔倒在地,可以帮助摔倒者形成一个三角状的空间,两人能够稳定的对抗外来的拥挤,为受困者提供一个有利的保护空间。

最后,自然灾害紧急救助部分。对大部分公众来讲,常见的自然灾害无非地震、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20多种自然灾害,如酸雨、虫害、赤潮、浓雾等等。面对自然灾害的救助,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的成因和破坏方式,进而才能进行科学的救助。应急救援员要根据灾害的特殊性给予正确的救助方式。同时强调,应急救援的三大原则是学员们应该时刻牢记的部分:先自保,后救人;分类检伤,轻重缓急有序;先救命,后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