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易燃烧爆炸且燃烧产物毒性大的是()。
A.干砂
B.氢
C.一氧化碳
D.二硝基苯
2.危险品的包装等级,也表明了该危险品的()。
A.安全等级
B.火灾危险等级
C.毒性等级
D.危险等级
3.地震三要素是()。
A.震中、烈度、震级
B.震源、震中、震级
C.发震时间、震中、震级
4.环境温度下,下列物质向低位区扩散和聚集的是()。
A.氨气
B.甲烷
C.氢气
D.氮氧化物
5.突发事件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为()小时。
A.0.5个
B.1个
C.1.5个
D.2个
6.求生者穿妥救生衣跳水时,不正确的入水方式是()。
A.脚在下,头在上
B.双脚并拢,身体垂直
C.头在下,脚在上
D.A和C
7.油罐火灾的特点之一是爆炸后不()。
A.燃烧
B.升温
C.降温
D.降压
8.发生翻车事故时采取的救援措施错误的是()。
A.抓住车上的固定部位
B.如果被抛出车厢应,双手抱头
C.司机应尽早离开
D.立即报警
9.蔓延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遭遇的首次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A.甲型H1N1
B.鼠疫
C.霍乱
D.SARS
10.关于海啸前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潮汐突然反常涨落
B.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
C.地面强烈震动
D.海水出现漩涡
二、多项选择题
1.可燃物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有()。
A.氧化发热、分解放热
B.聚合放热、吸附放热
C.发酵放热、活性物质遇水
D.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2.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和()等内容。
A.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
B.应急处置程序
C.应急社会动员机制
D.应急资源征用机制
E.责任追究机制
3.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A.震源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4.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包括:()。
A.危险化学品事故
B.自然灾害
C.事故灾难
D.公共卫生事件
E.社会安全事件
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形式有哪些()
A.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可以采取敲锣、广播宣传、逐户通知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B.主要通过报刊、通信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可以采取敲锣、广播宣传、逐户通知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C.主要通过手机短信息、互联网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可以采取敲锣、广播宣传、逐户通知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D.主要通过宣传车、电子显示屏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可以采取敲锣、广播宣传、逐户通知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重大事故?
2.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有哪三种?
3.为什么骨折后要及时做临时固定?
4.为什么发生工伤流血时要及时止血?
5.什么是较大事故?
6.什么是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