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执勤训练改革,树牢指战员实战化思想,提升队伍灭火救援攻坚能力,11月26日至12月4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灭火救援攻坚组师资骨干培训班,来自全省9个支队、9个特勤站,54名攻坚组队员参加培训。
培训首次采取“四大轮训,双向循环”的方式进行,划分“真火烟热、登高避险、射流应用、破拆救助”四大轮训模块,分岗位、分科目开展“大轮训、小班制”教学,培训内容共涵盖5大类38项实战技术和实操科目,加大夜训实操时间比例,不断提升培训质效。首次在特勤站组织集训,更新“上门求学,送教上门”双向培训理念,结合辖区特点,建立“一支队、一课题、一队站、一特色”的研训施训机制,建立各地实战驻训基地,组织各专业救援攻坚班组到支队“求学”,组织队站业务骨干将研训成果“送教”至其他队站,形成“求学、送教”双循环训练体系,既不影响队站执勤,又能提升训练质量,达到教员“裂变”释放能量,队伍“聚变”提升战力。
培训摒弃训练成效唯追求速度的思维,创新抓实训练时间量、器材消耗量、装备磨损量、灭火剂喷射量等量化标准,要求每名学员真火烟热训练时长至少12小时,夜间训练时长至少12小时,消耗锯片至少1片,磨损水带绳索至少1条,喷射灭火剂至少8吨,每天耗尽空呼至少3瓶,通过训练“量变”达到技能“质变”。承训单位全程提供供气保障、医疗保障、防寒保障、安全保障以及器材耗材保障,此次培训共提供气瓶充气1980瓶次,燃烧木材20立方,切割金属300千克,耗费锯片50余片,磨损水带安全绳60余条,喷射灭火剂500余吨,有效提升队伍实战攻坚能力。
培训结合“一短三快”处警机制,组织参训学员实地观摩学习战备快速恢复中心、充气检修室、防护装备洗护间、装备研修室、战斗班宿舍、勤务研判室等库室的功能作用,了解每个细节的设计内涵及队伍建设发展的新方向。组织总队机动队示教队员对13项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技术进行教学,与参训学员在装备革新理念上和战法创新上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同时,现场召开实战化训练交流研讨会,引导学员对今后执勤训练改革进行“思变”,参训学员积极踊跃发言,就实战化训练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80余条,高效升华了指战员实战化思想理念。
下一步,总队将立足实战,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巩固培训成果,督促指导各支队开展为期1个月的灭火救援攻坚组培训工作,继续落实“上门求学、送教上门”双向循环培训工作,积极探索信息科技在实战实训中的应用,围绕“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实战化理念,革新思维、更新形式,刷新思路、创新战法,大力推行执勤训练改革,将实战化思想进入岗位、嵌入战位、融入工作,实现“人员回归主业、时间归正中心、内容紧贴实战、能力聚焦打赢”。